李三才作为东林党的早期人物,其名气还是很高的。
他的功绩也主要有两方面,一是抑制矿税,二则是治理淮河。
不过令李三才史上留名的,还是他所引起的党争风暴。
东林党人极力维护推崇李三才,其他党派则是联合起来抵制。
而在处理此件事情上,万历却一如既往地避而不谈。
无论朝内如何弹劾,亦或是李三才自己的辞呈,万历都是置之不理。
到了最后愈演愈烈之时,李三才索性拂袖离去。
也就是这一次的事件,撕开了东林党与其他派系的党争,直接延续到大明的灭亡。
就在京城如此热闹之际,南边的泉州,朱伟正来到实验室。
“王爷,您的构思实在是太妙了。”见到朱伟,史密斯立即激动道。
朱伟点点头道:“这是大自然的神奇,我也就是善于观察而已。”
“怎么样,研究出来了没?”
史密斯笑道:“嗯嗯,已经有些苗头,实验显示可行。”
“那还有些什么难度?”朱伟问道。
本来朱伟也只是给史密斯说了一下蒸汽机的原理,没想到对方直接来了兴趣。
如今更是搞出了点苗头,确实令朱伟有些意外。
这可是引领西方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,没想到这就要研制出来了。
史密斯接着说道:“主要还是材料的密封技术,以及活塞的材料强度。”
朱伟拍了拍对方肩膀道:“有什么需要的尽管说,只要研制成功,你绝对能名留青史。”
对此史密斯自然也清楚,眼前的技术绝对是跨时代的发明。
“还是王爷功劳最大,要留名也是留您的大名!”史密斯谦虚道。
如今在大明厮混了几年,史密斯也深谙马屁之道。
即便是如此重要的发明,史密斯也没有要独占的意思。
史密斯很清楚,眼前的王爷以后成就绝对很高。
只要跟着对方,自己也会跟着飞黄腾达。
因此,无需贪图一时的美名,这一点史密斯还是看的很透的。
看到史密斯的表态,朱伟笑着摇头道:
“史密斯先生,你不必如此谦让。”
“本王还不至于抢夺这点名声,而且还是自己人的。”
“虽说这个想法是我提出来的,但能够最终实现,却是你的功劳。”
“因此,你尽管负责研制,最后的名声,也会全都归于你们这些研究员。”
听到这些,史密斯感动的点着头,能够有这么阔达的boss,真的是太幸运了。
“王爷请放心,相关的难题我会逐一克服的。”史密斯信誓旦旦地说道。
朱伟拍了拍对方肩膀道:“那就好,本王等待你的好消息。”
“还有就是,这个蒸汽机务必要往功率大方面研制。”
“嗯嗯,我会尽力的!”史密斯点头应道。
朱伟又是巡察了一番之后,这才离开了实验室。
此次蒸汽机的突破,也让朱伟的计划更进一步。
这一年过来,随着夷洲各个新城的建设,局面亦是逐步打开。
如今陈桂英的治下,人口已经达到了十来万。
各个新城之间也都已经打通硬化路,到了这个时候,陈桂英的扩张速度再次减缓。
陈桂英的目光,再次回到基隆港这边。
现今的基隆港已经成为东海海域重要的中转站,大明与倭国的海贸,都要在此流转。
无论是李旦的货船,还是其他商人的船只,都不得绕过基隆港。
如此规定,为的也是从中抽取商税。
一开始其他商户都无视这一规定,毕竟基隆港这边又不是大明的官方。
不过在李国助海军的扫荡之下,这些商户也都老老实实地进入基隆港缴税。
与这点税相比,还是整艘货物更为重要,孰重孰轻他们还是知晓的。
至于李旦的商船,那是绝对服从规定,他又不缺这点钱。
而且海军还是李国助的麾下,作为老子的李旦,当然要支持儿子。
就在基隆港日进斗金之际,陈贵英又在港口旁标出一片地。
他要在这里建造船厂,而且还是大厂。
如此的动作,自然是来自朱伟的指令。
毕竟造船厂的投入巨大,陈贵英可不敢轻易浸染此道。
当然,有着王爷的指示,陈贵英自然要放开手脚去做了。
这里面的移民大行动,为夷洲带来了大量的人口。
这些移民里头,也有着各行各业的人手。
经过一番过滤,陈贵英很容易便找出不少的工匠。
再以拥有造船经验的工匠为工头,很快就组建出造船的班底。
除此之外,陈贵英还花费巨资,聘请造船方面的人才。
这个年代大明最流行的已经不是以往的福船,而是更加敏捷的“鸟船”。
本陈贵英也是如此计划,要加大鸟船建造的。
不过朱伟给出的指示,却是要求吨位更大的福船。
对此陈贵英确实很诧异,毕竟不符合当下的“潮流”。
自从接到要建造船厂之时,陈贵英便对当前的船只做了调研。
由于海盗的盛行,海贸经常会遇到战斗的情况。
以往笨重的福船早已被淘汰,敏捷的鸟船则是应运而生。
虽说很不解,但陈贵英自然遵照王爷的要求,给造船的工头下达指令。
陈贵英深信福王此举有着深意,不然也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。
至于底下的工头,就更不会有什么想法了,都是根据上头的指示来造船。
其实在得知要建基隆造船厂之时,最为兴奋的要数李国助。
作为海军统帅,李国助自然希望海军的实力更加强大。
只要拥有更多的战船,训练出更多强兵悍将,实力也会随之增强。
不过在进一步了解到造船厂的主要船型为福船之时,李国助的心情便直线下滑。
李国助自然不会去质问陈贵英,他还没有这个胆量。
不过他也猜测得到,这个造船厂绝对是王爷吩咐下来的。
既然是王爷的决策,那福船估计便是要作为商船使用。
毕竟福船的吨位大,货运量也多。
因此,李国助不敢对造船厂指手画脚,只能希望以后在商船足够之后,能够转型造几艘战船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