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人等了一会,青黛才回来,可惜的是青黛并没有查出什么有用的线索,珍贵人出事之地确实是一片平地,没有发现不妥之处,而除了珍贵人带去闲潭园的人,还有其他的宫人内侍见过他们口中所说的“面具人“。
只是那人似乎十分熟悉这一带,只是被人看见,却并没有被抓住,像是故意在众人面前露一面而已。
但嫌疑最大的还是那个戴面具的宫女。只是珍贵人一死,其他人也知之甚少,众人心里都清楚,想要找到那个宫女是难上加难了,萧文渊便将此事交给皇后处理。
除了找出真凶和给珍贵人治丧,现下便也没有什么事了,而这两件事又刚好是皇后的职责,众人在玉林阁待了一阵,就被萧文渊叫散了。
闵执宜带着云儿回了清波楼,珍贵人的事虽然心里早有准备,但发生的太过突然了,她一时之间也没什么头绪,便只吩咐众人守好门户,谨慎行事,以防招惹祸事。
而在众人望眼欲穿的等着看会是谁人落马,到了第二日,却被人发现寄畅园花房的一个小宫女上吊自尽了,在她的房中还搜出了昨日曾嫔她们看过的面具。
通过审问与此宫女的相熟之人,才得知她叫连翘,一直在寄畅园的花房做事,闲潭园中的花草就是她与其他几人一起负责的。而三天前,她因为给玉林阁送的花卉不得珍贵人的心意,而开罪了珍贵人,被罚掌嘴五十,被打的皮开肉裂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一名小内侍在珍贵人遇害处的假山中发现了一条暗道,直通花房下人们的住处。说是暗道也不准确,其实只是假山中留有的空隙,最狭窄处仅可通过十岁左右的孩童,但连翘发育不足,身形矮小,倒是勉勉强强能够过去。
至此,珍贵人被害一案好像就已告破。只是,从珍贵人被害一事不难看出,为早有预谋。而连翘作为一个寄畅园中的小宫女,难道就因为珍贵人派人掌了她的嘴,就能下此杀心,策划谋害妃嫔皇嗣。
何况,还查出了连翘的家人一年之前就因两淮水患,死无全尸了。那么,如果有人以她家人性命,威胁连翘行事,后又杀人灭口也是说的过去的。若是如此,估计此时连翘的家人也是凶多吉少了。
查来查去,查到了连翘,线索便一下子断了,皇后纵使不甘,也无可奈何。没能扳倒愉妃,反而损失一枚上好的棋子,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。
思来想去,皇后明白在寄畅园中,她贵为六宫之主都不能如臂指使,下面的嫔妃们就更没有这样的本事了,看来此事后面少不了那位的身影。
只是皇后却想不明白,珍贵人说起来,也算是那位的人,还怀有皇嗣,若是个皇子,生下来抱养过去,也是一大助力。她却说下手就下手了,没有半分犹豫,难道是知道珍贵人已经投靠了自己?
皇后想不通太后愿意下如此血本的原因,太后却没有让她久等,第三日便让人请来了皇上皇后,话里话外暗示皇后管理六宫不利,需要自己出面教导一二。
皇后哪里能想到,太后竟然是意在后宫之权,自然不愿,“母后体恤,儿臣自然感激不尽,只是母后近日一直身体抱恙,怎能为此劳累?“
太后稳坐上首,“哀家身体已然无碍,再说哀家不过动动嘴皮子,指点一二,又有什么可劳累的?“话音一转,厉声问道:“难道皇后认为哀家不配如此?“
皇后自然不能认,跪下请罪道:“母后恕罪,儿臣绝无此意。“虽然太后现在说的好听,只是指导一二,但是太后作为长辈,到时候她开口说话,皇后还能轻易驳了她,是必要压她一头的。
萧文渊见此,知道大势已去,皇后立身不正,先是纵着珍贵人无法无天,后宫闹的乌烟瘴气,后珍贵人又出事,虽找到凶手,但却难以服众。如此有何底气拒绝太后?
便也跪下请罪,“儿臣不孝,致使母后不能颐养天年,还得为儿臣劳心劳力,是儿臣之过。“
珍贵人属后宫之事,后宫之事自然归皇后管。所谓“堂前教子,枕边教妻。“他可以教导皇后,却不好随意插手后宫之事。若是如此,既不利于皇后立威,管理六宫,也容易为人所诟病。
太后明白此事不管怎么说都怪不到皇上头上,便示意雪竹扶起萧文渊,“皇帝日理万机,后宫之事本不该劳你费心。皇后还年轻,好好教导几年,自然也就好了。“
萧文渊便答道:“儿臣多谢母后费心。“
皇后见萧文渊都同意了,自然无话可说,只得认命......
三人商量完毕不久,闵执宜便在清波楼里听闻,太后将与皇后共理六宫之事。估计此时不止闵执宜处,其他妃嫔也听闻了此事,只是现在她们都在寄畅园中,人少事也不多,每日早晨也不需去请安,感觉到的差异并不大。
闵执宜却有些好奇,便问待在宫中时日最久的云儿,“太后娘娘的身子一向如何?“
“太后娘娘只是近来身子不适,之前一直身康体健。“
“那陛下刚登基时,太后娘娘为何不教导皇后娘娘一二呢?“闵执宜不解道。
按理来说,陛下刚登基时,皇后也是刚接手后宫之时,若是太后不愿交出手中权柄,说要教导皇后,却是名正言顺,陛下和朝臣都不好置喙,何必等到现在呢?
云儿闻弦而知雅意,却转而说起另一个话题,“本朝本有规定,除太子外,诸皇子成年后便要到各自封地去,京城中的宗亲不过是宗室令和一些公主们的子嗣后代,再加上前来朝见,留在京城中的宗室子弟。“
闵执宜便接着道:“寿王殿下却一直留在京中。“
云儿点点头,“确实如此,因太后娘娘舍不得寿王殿下,皇上便将寿王殿下和晋王殿下都留在了京。太后娘娘有寿王殿下在身边,享天伦之乐,便一直不大管俗事。“
闵执宜心想:大秦各地的藩王,既无军权,又无政权,还得受地方官员的监视,自然比不得留在京中舒服。太后因为寿王能留在京中,不管俗事,现在寿王因两淮水患遭到斥责,就决定出来为寿王撑一撑腰,管一管事了。